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模态框(Modal)标题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选择包含的内容

ISSN 2096-2827 CN 31-2118/G2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在线期刊
    • 网络首发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 E-mail Alert
  • 投稿指南
  • 征稿启事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双月刊,创刊于2016年
主管: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主办: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协办:上海市图书馆学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
   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联盟
主编:徐强
ISSN:2096-2827
CN:31-2118/G2
邮发代号:4-987
  • 网络首发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 引用排行
2025年, 第1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5-08-28
  
封面文件 目录文件
  • 全选
    |
    GLAM研究
  • 移植与本土化:近代“图博一体”观念的跨国演进
    张麒麟, 郑华阳
    2025, 10(4): 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关系非常密切,这既有外来观念的影响,也有本土的原因。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法,回顾了“图博一体”观念从英国移植到日本,随后传播到中国并发生本土演变的跨国历程,认为在辅助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和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等思潮的影响下,“图博一体”观念在我国呈现出“一馆两用”、并立发展、学人共同体、学科联合办学等现象。文章认为,贵族传统下的制度惯性是英国“图博一体”观念及实践形成的重要原因;受到“殖产兴业”政策的驱动,日本对“图博一体”进行了功能性改造;在我国近代“图博一体”观念的演进中,教育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数字人文
  • 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画论观念演进与艺术活力测度研究
    钮亮, 项玮
    2025, 10(4): 1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国绘画理论演进研究的静态化局限,运用数字人文技术解析其观念演变规律及艺术创新动力机制。基于先秦至明清1400余篇画论文献,采用文本挖掘方法构建四维评估体系识别频繁词;采用TF-IDF算法探测热词,通过热词权重建立热点指数;利用历时新颖性、代际传承性探测新词,通过新词权重均值建立活力指数。研究发现“笔”“墨”“山”“水”等23个高频核心范畴构成贯穿性概念集群,其演进呈现三个阶段性特征:唐前形神写实体系、宋元写意转向、明清程式固化。艺术创新呈“双峰衰减”模式,宋代为理论峰值,明清因技法总结陷入活力困境。研究为传统艺术理论分析提供量化研究路径。
  • 人工智能研究
  • AI时代图书馆的挑战与转型——ADLS2025会议之馆长论坛综述与业界洞察
    刘倩倩, 汤淼
    2025, 10(4): 2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图书馆这一人类知识传承与服务的重要机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深刻挑战。AI 的潜力在于能够显著提升图书馆的运营效率,并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然而,行业转型、技术应用的实践困境以及馆员能力的适配等问题随之凸显,成为图书馆界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第二十一届数智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会(Advanced Digital Library Seminar,简称ADLS2025)馆长论坛的核心研讨为脉络,结合业界与学术界的相关研究,系统探讨 AI 时代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模式、空间布局及专业能力等维度发展的新路径与具体策略。此探讨旨在为图书馆在新时代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从而推动其在 AI 浪潮中的可持续发展与价值重塑,确保其在智能化信息环境中继续扮演关键角色。
  • 知识私域和新学徒制的伴生:知识管理在人工智能下的发展趋势
    高国伟, 张珊珊
    2025, 10(4): 3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发展的背景下,组织的知识管理会发生哪些明显的变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在知识管理的经典SECI过程模型和唐·伊德(Don Ihde)人-技关系理论基础上,多维度探讨组织的知识管理在人工智能下的发展趋势。人工智能知识引擎的替代性会推动知识私域的发展变化,以及促使组织更加注重知识私域的建设并强化了新学徒制这一路径。这种知识私域与新学徒制的发展趋势,有望为组织平衡知识安全与创新活力提供宝贵的启示,推动知识管理理论的深入和实践的转型。
  •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在文献数据平台智慧服务的应用探索———以《全国报刊索引》智能研究助理为例
    朱蓓琳, 戴晴宜
    2025, 10(4): 39-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语言模型技术的浪潮促生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广泛发展,知识内容服务的范式也随之升级换代。在知识内容服务向智慧化转型的趋势下,各类机构选择了不同的升级途径。本文通过案例调研分析了生成式AI工具在知识服务领域的四大应用方向和差异化应用趋势,指出文献数据平台更需要关注其在赋能知识检索智慧化中的应用,并以《全国报刊索引》近代文献智能研究助理的升级路径和实践效果为实例,为其他文献数据平台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借鉴。
  • 开放科学
  • 国际开放获取转换的效用及国内高校的可行性分析——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陈卫静
    2025, 10(4): 5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转换协议在推动开放获取和开放科学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国外,国内内地高校对开放获取转换的认识不足,开展的转换实践相对较少。文章首先分析了全球开放获取转换实践的现状;然后以英国、德国、荷兰为例,从推动开放获取出版、控制出版成本、提高成果影响力等维度分析转换协议的作用;最后以转换方案各具特色的剑桥大学出版社、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社和美国计算机协会出版社为例,评估电子科技大学实施开放获取转换可行性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转换实施提供参考。探索多元化的转换协议模型、出台开放获取出版的支持政策、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加大开放获取出版转换的宣传推广可为我国开放获取的转换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 面向开放科学的档案信息服务新拓展:实践场景与创新策略
    邵亚伟, 王亿豪
    2025, 10(4): 6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开放科学运动中,档案机构已崭露头角。开放科学运动与档案信息服务的双向互动,为探讨面向开放科学的档案信息服务奠定了科学性和必要性。以《开放科学建议书》提及的开放式科学知识、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开放式参与、开放式对话四大支柱为依托,面向开放科学的档案信息服务主要有四大实践场景:开放式档案知识服务、开放式档案基础设施、开放式公众参与、开放式对话。面向开放科学的档案信息服务要求档案机构加大档案资源的开放共享力度,加强开放式档案基础设施功能建设,构建开放的参与式档案实践生态系统,重视协同理念在档案服务中的融入。未来,我国档案机构应坚持辩证原则,在开放科学运动中探索档案事业的 新发展道路。
  • 工作研究
  • 图书馆读者荐购服务的路径重构与智慧化转型
    刘莉
    2025, 10(4): 75-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对读者荐购服务模式与发展进行分析,针对传统荐购模式中存在的读者参与、流程管理、技术生态等方面的困境,提出基于“需求捕获—人机处理—反馈激励—优化升级”闭环服务链的读者荐购架构。研究详细论述架构的流程设计与功能特点,并构建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引擎的荐购智慧化转型路径,期望为传统荐购服务的路径与生态重构提供方案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读者荐购的服务质量,使其在图书馆服务转型中不断释放效力。
  • 高校图书馆外文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例
    于燕妮
    2025, 10(4): 8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外文红色文献馆藏为研究对象,界定“外文红色文献”概念;梳理馆藏现状,总结整理工作流程,阐述研究工作路径,剖析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 , 从保护修复、开发利用、人才培育等角度,对高校图书馆加强外文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 元宇宙赋能博物馆从管理向服务纵深发展的探索研究
    李岩松
    2025, 10(4): 92-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宇宙技术作为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引擎,为博物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开辟了新路径。本文以上海天文馆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元宇宙技术在博物馆管理与服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构建数字孪生平台,上海天文馆实现了场馆运营的智能化管理,显著提升了运维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开发“行走的天文馆”XR 项目,有效实现了沉浸式体验,扩大了优质科普资源供给。本研究为推动元宇宙技术在文博场馆中的应用提供实践参考,也为文博场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借鉴。
  • 作者登录
  • 专家审稿
  • 编辑办公
  • 主编办公
新闻公告
更多>>
下载中心
更多>>
  • 《信息与管理研究》论文格式模板及要求
  • 《信息与管理研究》版权转让协议
友情链接
更多>>
  • 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联盟
  • 上海图书馆
  • 图书馆杂志
  • 竞争情报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版权所有 © 《信息与管理研究》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1555号4楼图情学研究中心 
邮编:200031 
电话:021-54565210 
E-mail:xxyglyj@libnet.sh.cn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